中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在 2025 年迎來了一系列重要的法規變動與更新,這些調整主要體現在配套附錄的系統性升級、監管要求的精細化管理以及與國際標準的深度接軌上。以下是結合最新法規動態的全面解析:
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 年修訂)》主體框架保持穩定,但配套附錄進行了重大擴充與修訂,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
-
藥用輔料與藥包材附錄正式發布(2025 年第 1 號公告)
國家藥監局于 2025 年 1 月發布新規,第一次將藥用輔料、藥包材納入 GMP 統一管理體系,自2026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核心變動包括:
-
風險管理深化:要求企業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輔料 / 包材質量風險評估體系,覆蓋原材料采購、生產工藝變更、供應商管理等環節,明確風險等級劃分及應對措施。
-
數據完整性強化:強調物料追溯、變更記錄、返工管理的可追溯性,例如藥包材附錄專設條款要求模具編號管理及返工批記錄留存。
-
供應商協同管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需與主要供應商簽訂質量協議,強化對輔料 / 包材生產場地、配方工藝變更的審核與備案。
-
淘汰落后產能:引導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和材料(如藥用級高分子材料),淘汰手工記錄數據等傳統方式,推動行業向自動化、信息化升級。
-
留樣與質量抽檢制度化:填補此前監管空白,明確規定留樣要求及省級藥監部門基于風險的抽檢機制。
-
無菌藥品附錄征求意見稿帶領變革
2025 年 3 月發布的《無菌藥品附錄(征求意見稿)》對潔凈區管理、驗證體系進行重大性重構:
-
動靜結合氣流流型驗證:要求空調系統驗證從單一靜態模式轉向動態模擬評估操作干預影響(如人員活動、設備啟停),配備可視化記錄設備(如視頻監控)并建立標準場景庫,結果需閉環應用于生產質量控制。
-
再確認頻次調整:A 級 / B 級潔凈區空調系統再確認頻次縮短為每半年一次,C 級 / D 級為每年一次,摒棄依賴年度質量回顧的粗放模式,強調周期性評估穩定性。
-
污染控制策略(CCS)落地:引入國際通行的 CCS 理念,要求企業制定基于風險的全流程污染防控方案,涵蓋廠房設計氣流優化(如首過空氣屏障)、消毒程序動態驗證及微生物監測動態調整等。
-
技術細節更新:明裝風管需采用不銹鋼材質(2025 年 9 月實施的《醫藥工業潔凈廠房施工及驗收標準》強化),運行參數自動調節與可追溯性成強制要求,杜絕手動記錄合規漏洞。
-
強化風險管理貫穿全流程
-
數據完整性與合規追溯體系升級
-
人員資質與質量體系協同深化
-
對標 PIC/S 與歐盟 GMP 標準
-
推進檢查互認與全球協作
中國加速融入 PIC/S 國際藥品檢查體系,未來 GMP 認證企業的合規報告可獲成員國互認,減少出口藥品重復檢查成本。聯合 FDA、EMA 等開展跨國聯合檢查項目(如 Orbis 同步審評),促進技術標準協調統一,加速新藥全球上市進程。
-
硬件與技術升級需求迫切
-
合規體系重構與文件更新
-
動態培訓與人才儲備
針對新增的數字化合規、污染控制策略設計專項培訓課程,確保操作人員理解氣流干預對潔凈區的影響機制、質量受權人掌握新版放行決策邏輯(如電導率豁免多項檢測的應用場景)。
2025 年 GMP 法規變動的本質是從經驗驅動轉向科學與風險驅動的現代化質量管理,通過配套附錄的系統性升級(藥用輔料 / 藥包材、無菌生產等)實現全產業鏈協同監管。核心變革包括:
-
動靜結合驗證與周期性評估取代粗放式管理,確保關鍵設施(如空調系統)持續受控;
-
數據電子化與風險追溯成為合規底線,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
-
污染控制與國際接軌推動無菌藥品、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領域技術升級,增強全球競爭力。
藥品生產企業需把握過渡期(至 2026 年 1 月),通過專業機構(如蘇州益康環境等具備 CMA 資質的第三方)的合規服務,系統性完成法規對標、差距分析及整改落地,確保生產體系在新標準下高效、安全運行。